创客空间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客空间 > 空间活动

罗村一中阳光心理协会培训资料

来源:陈少珍发布日期:2013-05-07 16:59 分享至:
一、主要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层面,即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宗旨: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协助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活动,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班级的形成,优化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每一个心理委员都要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心理咨询员”合格证书。
三、心理委员的职责
1.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4.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
5.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
6.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7.协助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8.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9.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0.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
11.参加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12.注意工作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13.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其他工作。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    定期报告。每周向班主任、心理辅导室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2.    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辅导室、政教处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班级原“心理园地”墙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5.在参加心理咨询员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
6.开展每年一度的“校园心理健康节”活动。
7.协助心理辅导教师编写、出版《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借鉴。
五、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考核与表彰
1.每班两名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享受班干部待遇;
2.对于表现突出的, 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各班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量化考核纳入班级考核。